Because cinema has its center in the gesture and not in the image, it belongs essentially to the realm of ethics and politics (and not simply to that of aesthetics).
由于电影的中心在姿态中而非影像,因此它本质上属于伦理与政治的范畴(而不单单属于审美范畴)。
—Giorgio Agemben

Records & drafts before 2023 are being updated…
2023/8/16
Introduction to Arnold Schoenberg’s Accompaniment to a Cinematic Scene(1973), Jean-Marie Straub
阿诺德·勋伯格电影配乐导论 (1973),让-马里·斯特劳布
Rate:
2023/8/16
Introduction to Arnold Schoenberg’s Accompaniment to a Cinematic Scene(1973), Jean-Marie Straub
阿诺德·勋伯格电影配乐导论 (1973),让-马里·斯特劳布
Rate:
2023/8/16
Reminiscences of a Journey to Lithuania(1973), Jonas Mekas
回忆立陶宛之旅(1973),乔纳斯·梅卡斯
Rate: ★★★★½
试着回答一个老问题:梅卡斯的电影和vlog的区别在哪?后者的概念诞生于传播学的年代,目的是为了将一段旅程以最方便传播的方式(也即“视频”,画面信息的集合)进行编排,因此它总是只关注旅途是如何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容易被“信息化”的部分)。对梅卡斯来说,拍摄本身就是他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我们既能看到他拍的别人也能看到别人拍的他),而剪辑台前的工作则又是他与这些素材的相处方式(高频的跳切、抽帧、倍速、配乐、配旁白)。于是,观看梅卡斯电影的愉悦便是来自电影给我们呈现出的这两种相处中所包蕴着的无与伦比的热情、好奇心与玩乐精神,而同时,来源丰富的音乐在每个片段的完整性也成为素材间的凝聚力,让每一卷都变成不可分割的作品,这里面不包含任何“信息”,因为观者无需抱有期待,只用安静地等待纷至沓来的美丽。
2023/8/16
Where Does Your Hidden Smile Lie(2001), Pedro Costa
何处安放你藏起笑容(2001),佩德罗·科斯塔
Rate: ★★★★
何谓剪辑的工作与何谓“精确”?(关于精确性,20年后的另一部杰作在调音台前做了相似的事)这种“精确”既需要一帧一帧地注目剪辑点前后画面的细微之处,也需要保留素材内部的时间性——抬头、低头、念诵、沉默,因为电影正是如此矛盾般地在每条素材的物质性对剪辑的抵抗之中诞生的。两人的争辩在画面之外形成了另一重文本,如果说在杜拉斯的《卡车》之后,每当卡车经过时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女人的话语经过,那么看过本片后,每当观看H-S的电影时我们便可以想象那突然吹起的风是一对夫妇在斗嘴。
2023/8/13
She Runs(2019), Qiu Yang
南方少女(2019),邱阳
Rate: ★
2023/8/10
The August Virgin(2019), Jonás Trueba
八月处子(2019),霍纳斯·特鲁埃瓦
Rate: ★★★★
2023/8/9
A Documentary on the Shadow Play(2018), Yingli Ma
梦的背后(2018),马英力
Rate: ★★
一部除了娄烨以外什么都不关心的纪录片。摄影组没吃上饭,生活制片道歉,镜头居然最后摇给娄烨,行吧……摄影师很可爱,拍夜店和马思纯一起女装戴假发、拍打群架和群演一起吼叫、拍洗浴中心和演员一起光膀子。但这样实在的工作方法我们只能从素材的边缘处发现零星的痕迹,而更多的时候大家只是在谈论“现实”谈论“真实”。在纪录片的拣选下,这些谈论让“现实主义”好像只变成某种表面的风格,而非首先是一种道德。
2023/7/22
Barbie(2023), Greta Gerwig
芭比(2023),格蕾塔·葛韦格
Rate:★★★
同时具备了流行文化商品的寓教于乐和作者导演的道德自觉,从对待Ken的态度上就能瞥见。一方面以玩乐精神揭露了一个相当2.0的观点,即男性中心主义首先是一种仇男政治(将其他男性视作潜在敌人,因此男权者其实根本不相信他们所捍卫的男性共同体神话);另一方面,电影的结尾却并没有羞辱Ken,Ken的醒悟并非因为说教,而是来自他与自身的和解,这其实将先前的观点带到了一个更尖锐的地步(而创作者的道德却使其润物无声),也就是:男性中心主义根本就不是一种有逻辑有思想的意识形态,而仅仅只是一种脾气或情绪。对比其它采用“皮克斯剧作”的电影如《我和鬼变家人》,会发现这种和解很容易变成粗暴的和稀泥和给男的找舒适圈,但《芭比》却做得优雅而不失立场。
2023/7/18
Mission Impossible: Dead Reckoning Part One(2023), Christopher McQuarrie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2023),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Rate:★½
一部中…老年危机/焦虑很重的电影:无法容忍女角色的目光一刻不停留在自己身上,旧爱新欢和两个外遇齐聚一堂;尽管是全球性的危机,却无法容忍核心冲突不在自己身上,再厉害的反派都是来解决自己想象性出轨的道德伪困境的,选女一还是女二?最后,所有特技和关键动作都只保留了它们最花哨的时刻,仅服务于某种惊奇或笑点,而衔接其前后的技巧细节和行动逻辑常常是缺失的,我们不知道偷盗是如何发生的、两人是怎么在车里互换座位的、伊尔莎是怎么出现在桥上的、最后火车脱险是怎么完成的,跳伞也只是找个高处往下跳,而我可能更关心他是怎么操纵降落伞精准降落的——第四部迪拜塔荡秋千那一幕告诉我们降落的过程也可以是如此漂亮的特技,但这部全部藏进了剪辑点里。一部服老却拒不承认的电影,与其说剧本是AI写的,倒不如说是汤姆克鲁斯写的。
2023/7/5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 Steven Spielberg
夺宝奇兵3(1989),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Rate:★★★
2023/7/3
Petite Solange(2021), Axelle Ropert
少女索朗日(2021),阿克塞尔·罗贝尔
Rate:★★★
真诚但注意力涣散的旧电影。导演对表演的指导非常糟糕,人物状态似乎没有一刻是能凝聚在当下的,反而索朗日单独一人行走、等待、游荡的部分比较击中我。有点像《世界末日》,但还是比较喜欢后者。
2023/6/29
Elemental(2023), Peter Sohn
疯狂元素城(2023),彼得·孙
Rate:★★
又是这类看似造梦看似种族团圆代际关系和解,实则没有触碰到任何实打实的对抗的“皮克斯剧本”。在这些剧本里,要么凭空创造一个外部的敌人(疯狂动物城),然后通过消灭这个敌人来“消灭歧视”;要么凭空创造一个误解(Coco和这部),然后通过解开误解来达到一种“剧作弧光”的假象,而实际上不存在弧光,因为角色之间和观念之间从来只有误解而没有实在的对抗。尽管这只能算一种并无对错之分的叙事策略,但迪士尼的野心却想让所有这类电影与“现实”发生某种关联——以讨好“现实”的方式,或者说这也许才是他们的创作初衷。这种讨好直接的后果就是极度保守的价值观在进步的表象下潜移默化地被人接受(母亲怎么不向女儿行礼?),而这一点无疑是有危害性的。
2023/6/26
Green Snake(1993), Hark Tsui
青蛇(1993),徐克
Rate:★★★
吓晕了。好淫荡的电影。
2023/6/23
Marry My Dead Body(2022), Weihao Chen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2022),程伟豪
Rate:★
1.0的小品电影,先羞辱后歌颂,有时被笑到但经常被土到。费了吃奶的力气给直男和爹找了个舒服的角落。消费的刻板印象比它自己嘲讽的还多,想讨好的对象比它自己树的靶子还多,就算作为小品也过于投机和虚伪了吧。
2023/6/17
Trough the Window(2023), Xiao Yang
窗台日志(2023),杨潇
Rate:★★★
2023/6/17
[Rewatch]A New Novel(2022), Terence W. Yang
[重看]小说(2022),杨涵博
Rate:★★★½
2023/6/16
Street Spirit(2023), Chuqi Yang
Street Spirit(2023),杨楚麒
Rate:
我不确定这里有多少是属于我的,也许从一开始它就不属于我。
2023/5/19
Spider-Man: Across the Spider-Verse(2023), Joaquim Dos Santos & Kemp Powers & Justin Thompson
蜘蛛侠:纵横宇宙(2023),乔伊姆·多斯·桑托斯&凯普·鲍尔斯&贾斯汀·汤普森
Rate: ★½
细究起来这部片其实只有两场动作戏,一场是救直升机,一场是救倒塌的大楼。抓破脑袋也想不通为什么从漫威开始的这些个好莱坞动作带片会觉得在打斗里塞进插科打诨甚至塞进一场聊天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啊,而且你们讲的笑话根本不好笑啊?(2023/5/19)
2023/5/19
Dungeons And Dragons: Honor Among Thieves(2023), John Francis Daley & Jonathan Goldstein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2023),约翰·弗朗西斯·戴利&乔纳森·戈尔茨坦
Rate: ★★★
有在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和沙马兰那里才会看到的天真澄澈的推镜头。难得有类型片会呈现角色对世界如此丰盈的兴趣,甚至大量将这种兴趣作为类型桥段动作编排的原驱力,可以说是既讨巧又高明了(比它还讨巧的没它拍得漂亮、比它精致的没它玩得开心)。这也是为什么在诸如漫威、速激这些片子里,“自嘲”是创作者开始摆烂的标志而在这部里并不是,正是因为这部里的自嘲也是创作者和角色对世界表露兴趣的一种方式。(2023/5/14)
2023/5/14
Inland Empire(2006), David Lynch
内陆帝国(2006),大卫·林奇
Rate: ★★★½
一场纵横交错的噩梦,串联起了他所有的作品。可能是在电影院看过最恐怖的电影,看得想死。(2023/5/14)
2023/4/16
Will You Look At Me(2022), Shuli Huang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2022),黄树立
Rate: ½
过快地走入到一种电影节优质通货的路径上。看不出任何对声画关系的理解,只看到了所谓的“质感”——优质通货的通行证,但实际上是最廉价的东西。it’s just too smooth.(2023/4/16)
2023/4/16
The Olympics(2022), Xin Zhu
豹人(2022),祝新
Rate: ½
国内短片节展自产自销的创投垃圾。(2023/4/16)
2023/4/14
Swimming Out Till The Sea Turns Blue(2020), Zhangke Jia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0),贾樟柯
Rate: ½
怕是贾樟柯的未来也就是像现在的张艺谋一样拍些propaganda film了吧。(2023/4/14)
2023/4/6
Journey To The West(2021), Dashan Kong
宇宙探索编辑部(2021),孔大山
Rate: ★★
各个方面上看都是非常摇摆的一部片,不知道从哪来的摄影机只是这个症状的一个缩影。虽然摄影机的实在与否对我的观感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但确实能从它顺藤摸瓜发现创作者的拧巴心态:一面要所谓的自嘲,一面又陷入到极致的自我感动;一面消费各种弱势群体,一面似乎又要赞扬和肯定他们;一面嘲笑角色的痴傻,一面又要浪漫化这种痴傻……这其实和咱老中最1.0的小品的喜剧方法是差不多的,先羞辱后歌颂,先做戏后演讲。最cinematic的两个段落是开头和日食,至少有全片最纯粹的嘲讽和最纯粹的笃信,但其它地方就是混杂了二者的精神分裂。(2023/4/6)
2023/3/30
Suzume(2023), Makoto Shinkai
铃芽之旅(2023),新海诚
Rate: ★★½
2023/2/22
Knock At The Cabin(2023), M Night Shyamalan
拜访小屋(2023),M·奈特·沙马兰
Rate: ★★★½
沙马兰最勇敢的一次。不再是事先介绍各个角色的“职能”来让人理解和进入故事(与此相对的是,《水中女妖》会事先给出这些特定的角色:守卫者、治疗者、引导者;《老去》则用孩子询问职业的方式代替了这一步骤),而是毫无保留地直面所有的面孔和诉说。镜头的视线总是以微妙的偏差与人重合或脱离,并反复游戏着这种偏差,维持一种保持距离的道德感,正是这种距离让我们能够认同电影的视点,因为也正是这种距离允许我们选择去怀疑电影。浅焦面部大特写如同布道、忏悔、坦白,但这些镜头不是拍向角色的,而是拍向我们的。总是有如此多的“证据”去让我们不相信,但相信总是如此简单:我相信是因为你相信。(2023/2/22)
2023/2/18
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2022), Ryan Coogler
黑豹2(2022),瑞恩·库格勒
Rate: ½
爹的,太爹的。白人的,太白人的。所谓“女性电影”和“黑人电影”,就是让黑人和女性都能像男人和白人一样杀人、像爹一样讲大道理和解、像殖民者一样又当又立的电影是吗?(2023/2/18)
2023/2/12
On The Street(2019), Rikiya Imaizumi
在街上(2019),今泉力哉
Rate: ★★
cliche,大部分情况下演员都以最刻板的方式在演出所谓的“尴尬”,那些“首尾呼应”的地方更是让整个片紧绷得不行。只有那段两人长对话是好看的,但一到纯女性对话的地方就露大怯,写法太差了,跟洪跟滨口都差了十万八千里吧。全程虚假的行走,并没有拍到真正的街道。(2023/2/12)
2023/2/8
Friends And Strangers(2021), James Vaughan
朋友和陌生人(2021),詹姆斯·沃恩
Rate: ★★★
2023/2/8
Haven Is Still Far Away(2016), Ryûsuke Hamaguchi
天国还很遥远(2016),滨口龙介
Rate: ★★★
2023/2/7
Fortini/Cani(1977), Danièle Huillet & Jean-Marie Straub
西奈之犬(1977),达尼埃尔·于伊耶&让-马里·斯特劳布
Rate: ★★★½
要像拍摄废墟一样拍摄城市。要像拍摄坟墓一样拍摄大地。(2023/2/7)
2023/2/5
[Rewatch]Hotel by the Lake(2018), Hong Sang-soo
[重看]江边旅馆(2018),洪常秀
Rate: ★★★★
大银幕重看,和张律对比之后感觉更清楚了洪常秀的方法。洪的对话无论在结构上看起来有如何的“功能”,都总是由人物自行发生的,而张律的对话总是“被发生”的和先设的。这使洪的人物总是像在散步一样对话,尽管他们常常坐在饭桌上;而张律的人物尽管常常在散步中对话,却并不是真的在散步,而只是在定点走位。洪的人物在情境中总是随遇而安(“尴尬”:将人物集中在当下此时此刻的一种情境),而张律的人物永远处于一种“想要发生些什么”但是又要装作若无其事的别扭样态。天壤之别的两种对待人物和情境的态度。(2023/2/6)
2023/2/2
Babylon(2022), Damien Chazelle
巴比伦(2022),达米恩·查泽雷
Rate: ½
只要电影还在把血浆、暴力、粗口、毒品、裸体、乳头、生殖器、排泄物、做爱,以及视觉强奸一般的剪辑和塞满信息量的“长镜头”,当成一种奇观去膜拜和剥削,电影就不可能真正拥有一具身体,也不会引发真正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观看。电影只是证实了自己是“奇观”的附庸,这里面没有需要被观看所呼应的场面调度,也没有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剪辑(这里所有的“剪辑”都只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剥削),它只需要被读取,就像神经末梢生理性地读取一种纯粹的性快感刺激一样。某种意义上电影是娼妓,它源自不纯的物质系统并提供着日常生活的例外,但这不意味着肆无忌惮地凌辱它是一件正当的事情。(2023/2/2)
2023/1/25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2022), Martin McDonagh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2022),马丁·麦克唐纳
Rate: ½
为达到僵死的写作目的而完全扭曲人物(整部电影只拍下了这种“扭曲”),这就是学院派最青睐的金牌编剧啊。这些人什么时候能明白电影的“隐喻”不是通过把人物打扁成一套神经官能症分析报告后才能实现的啊?(2023/1/25)
2023/1/21
After Yang(2022), Kogonada
杨之后(2022),郭共达
Rate: ★
经典A24装修电影。没有好奇心的导演真可怕。(2023/1/21)
2023/1/18
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2022),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诗人(2022),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Rate: ½
网飞电影。看得出来伊纳里图很想拍自己的《八部半》和《生命之树》,这部《诗人》在他自己的作品序列里更接近《鸟人》,但我觉得他最正确的归宿应该是咱们的春晚。(2023/1/18)
2023/1/10
Peaux de vaches(1989), Patricia Mazuy
厚牛皮(1989),帕特里西亚·玛佐
Rate: ★★★½
2023/1/10
Afternoon(2015), Tsai Ming-liang
那日下午(2015),蔡明亮
Rate: ★★★★½
2023/1/8
The Menu(2022), Mark Mylod
菜单(2022),马克·米罗
Rate: ½
2023/1/8
The Things We Say, the Things We Do(2020), Emmanuel Mouret
所言所行(2020),埃马纽埃尔·穆雷
Rate: ★★½
2023/1/8
Armageddon Time(2022), James Gray
世界末日(2022),詹姆斯·格雷
Rate: ★★★½
和《造梦之家》固然都是陈词滥调的,但电影也正因此显得宝贵。对导演来说,知道电影里的世界是其个人的精神和记忆的投射,这一事实不但不会摧毁这个世界,反倒明确了这个世界的意义和界限,如此,电影才能够忠实于它自己。在《造梦之家》里,斯导无比坚信地履行着诸多陈词滥调,这种坚信几乎成为一种愚忠,也因为这样,他才能够以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为每一场重要的情节剧之梦引入叫醒的元素——一束反思性的目光。而对于格雷,他既不相信也不怀疑陈词滥调,而是压根不在乎也不介意对它的使用。因为他明白自己根本无法远离它,于是便寻求对它的掌控。通过对陈词滥调的使用,情节归返至一个透明澄澈的领域中——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一切都自然而然只关乎一个孩子。电影重新从政治、种族、历史等诸多社会议题陈词滥调中恢复纯粹,回到对人物的关照之中;只有在最远离那些陈词滥调的“阳性的政治”的地方,电影才能创造自己的政治性。(2023/1/10)
2023/1/7
Unrest(2022), Cyril-Amon Schäublin
摆动(2022),西里尔·舒布林
Rate: ★★★½
不可见的大地在物的碰撞声中熠熠生辉。这种对不可见性的展示是抵抗世界将“时间”贬低为一种“场面调度”的非暴力不合作:它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具有超越性意义的事物上,工人的手、器械的装配、落入铁罐的钱币、斑驳摇曳的树影、从不停歇的风……大地在这些最微不足道之处悄悄显影。艺术作品始终在召唤着一种尚未到来的人民。(2023/1/7)
2022/12/28
The Fabelmans(2022), Steven Spielberg
造梦之家(2022),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Rate: ★★★½
关于如何在欢乐与悲伤、沉溺与自省、“怀旧”的赋魅与祛魅、奇观的美丽与危险、影像的纯粹与不纯、情节剧的“造梦”与“惊醒”的锋利刀刃上找到平衡点。(2022/12/28)
2022/12/27
La Premiere(2022), Nadav Lapid
首映(2022),那达夫·拉皮德
Rate: ★½
2022/12/27
The Star(2021), Nadav Lapid
明星(2022),那达夫·拉皮德
Rate: ★½